宣言|台灣菌絲網絡社會|行動|創作


什麼是菌絲網路社會(Mycelium Network Society,MNS)?


菌絲網絡社會(MNS)是一項藝術家集體計畫,菌絲體是真菌細胞線狀網絡的總稱,負責分享和處理訊息,菌絲網絡社會專門研究其獨特能力。


此集體計畫在2017年於柏林新媒體藝術節首次登場,2018年開始邀請另類藝術空間和生物駭客實驗室加盟成為菌絲網絡中的節點,舉辦研究菌絲體、真菌、孢子的研討會,以及駐點計畫和展覽。此後,各國的居民利用菌絲體結構相互連結,發展可持續溝通的管道,建構政治策略,對抗經濟崩潰。


菌絲網絡社會由Stadtwerkstatt (奧地利林茲)與cycleX (紐約州安地斯)發起,該網絡目前在法、英、美三國共有六個節點,目前在台灣新增四個節點,菌絲網絡社會目前參與2018年 台北雙年展。


菌絲網絡社會節點:


APO-33(法國南特)、Furtherfield(英國倫敦)、Coalesce: Center for Biological Art(美國水牛城)、Squeaky Wheel Film and Media Art Center (美國水牛城)、The Sanctuary for Independent Media | Nature Lab(美國特洛伊市)、GENSPACE(美國紐約)、Dimension Plus(臺灣臺北)、竹圍工作室(臺灣臺北)、絕對空間(臺灣臺南)





台灣菌絲網絡社會:


2018年由藝術家鄭淑麗(Shu Lea Cheang)邀請dimension plus加入「菌絲網絡社會」(MNS)計畫,成為國際菌絲網絡社會的節點之一,自由發展台灣菌絲網絡社會計畫。


Dimension Plus 開始建立台灣菌絲網絡社會社群,初步發展相關認識真菌、菌絲、土地、座談、分享交流與跨域創作活動。


台灣菌絲網絡社會的目標與工作:

建立台灣菌絲網絡社會社群。

--建立社群網路臉書粉絲團。

--共筆協作知識分享。


國際「菌絲網絡社會」MNS串接。

-菌絲網絡社會(MNS)資料中文化。

--提供國際「菌絲網絡社會」駐村與交流。


真菌網絡相關知識、創造與分享。

--舉辦「菌絲網絡社會」講演、座談、工作坊等相關活動。


菌絲網絡跨域創作。

--募集菌絲網絡社會相關的跨域創作。

--支持菌絲網絡社會發展中的跨域創作計畫。






行動:

台灣菌絲網絡社會說明會X孢子拓印DIY


召集對參與台灣菌絲網絡社會 Myceliumns Network Society Taiwan 有興趣的參與者,說明社群近程目標與長期目標,藝術家與菌絲創作者有興趣的朋友,共同交流,交換未來創作想法。最後共同孢子拓印DIY卡片。


末日松茸 讀書會 x 菌絲創作靈感交流

我們在網路上募集藝術家,創作者,音樂家,種植者,菇農,機器人,網路駭客,開源文化透過讀書會與創作者分享創作來激起對真菌的創作想像,並透過直播講堂讓網路參與者也能得到真菌講堂知識。

菌絲網絡創作實驗的創作者_許巽翔分享自己目前的創作發展。

由中華民國真菌學會_李婷,簡介日常生活中的真菌、真菌的構造、靈芝和其他台灣常見要用真菌和一些講者覺得特別的真菌之真菌學給對真菌有興趣的創作者。

「山野採蕈去」工作坊


由台灣菌絲網絡社會社群成員的陳科廷 (Keting Kurt Chen)帶領藝術家與社區群眾從山坡與瀑布步道之間的菌絲蹤影,並介紹菌絲界與動物植物生命之間可能的裙帶關係,使藝術家了解菌絲的各種面貌,並挖掘菌絲網絡社會的創作養分。

MNS菌絲網絡社會藝術計畫座談


本次座談為 2018台北雙年展《後自然》作品:《菌絲網絡社會 》之藝術家 :鄭淑麗 Shu Lea Cheang 、弗朗茲·薩韋爾 Franz XAVER 、太郎 Taro、 馬丁·豪斯 Martin HOWSE,講解該計畫之緣起與創作作品與未來展望,透過台灣菌絲網絡社會 Mycelium Network Society Taiwan 社群與該社群參與藝術家與談,現場開放參與菌絲網絡活動創作者問答,進行網路直播,期以延展台灣節點計畫之連結與全球節點政治策略。









作品:

靈菌絲網絡_鄭宜蘋 Betty Apple


本創作試圖以360度實景拍攝錄像,從尋找與拍攝蘭嶼核廢置放場附近的「黑色素真菌」與可能吸收輻射能之真菌,偕以訪談蘭嶼居民對於「核廢料」與「惡靈」的認知,並在影片最終以想像當輻射外洩於台灣島上,四處充滿「黑色素真菌」與「逃亡的人類蹤影」之沈浸式場景,創造一「菌絲網絡」與人類社會所定義的「惡靈」之連結。


Mycelium X SEM (MS計畫)_許巽翔/黃胤豪


在Mycelium X SEM計畫中,我們計劃將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技術與真菌體的網路生長特性相結合,有別於以往的顯微攝影。在微觀尺度世界中,結合各種物質建立出真實存在而非透過電腦模擬的地景或城市廢墟樣貌。(人造的電漿結構體)


菌絲書寫_陳科廷


參照菌絲生長的特性以「真菌聖經」為文本進行書寫計畫。

從書中的Spore(孢子)條目出發,在空間中謄寫文句,無方向性的隨意生長,當謄寫到出現與前方已書寫過的句子中的字時,則轉從那個字出發繼續謄寫,當句子無法再延續則結束生長,或是書寫的字句喚起一些記憶或想像時,則可以脫離文本另外生成另一個故事,也就是真菌生命史中的有性構造。